身為輔導老師,對於「拒絕管教」這名詞,是熟悉的。多年來,聽到太多老師、父母抱怨孩子「拒絕管教」的故事,每一個故事裡的孩子,都很像!很像「可惡的人」,被指指點點「不聽話」、「頂嘴」、「叛逆」、「變壞」、「唱反調」、「不知感恩」、「不孝順」、「不懂得惜福」、「白養了」…有些老師在孩子「拒絕管教」的情形下,拿出權柄施以各種罰站、罰寫、勞務服務、辱罵、記過…終讓孩子成為班上的「烈士」,享受反抗老師所帶來班級地位提昇的樂趣,從此師生衝突沒完沒了。有些父母則在孩子「拒絕管教」的情形下,拿出各種「屬於父母才有的權柄、物力」,施以各種金錢物質誘惑、言語威脅、關廁所、限制娛樂、剝奪出遊、棍棒鞭打,有的甚至開始懷疑孩子有生理問題,找醫生開藥(類似鎮定劑)以讓孩子變乖。另外也有遇過幾次父母假藉「癌症快死了」、甚至「刻意安排住院」打悲情牌為讓孩子聽話服從管教。正好,最近「孩子遇到被老師處罰的事情」,我想記錄下一點點想法。

服從管教是種選擇,不是「是非題」

前天,孩子因著嘴巴嚴重破洞,中午吃飯較慢。竟被老師叫到後面的佈告欄罰站並且命令快速吞下去…當天放學後,經醫生檢查不僅嘴巴有很大的破洞而且還高燒到39.6度,我心裡其實對於「孩子在嘴巴有破洞的情形下,硬是被老師處罰」感到不捨。當理所當然的詢問「怎麼沒有跟老師說嘴巴有破洞?」孩子跟我提到「不敢向老師提到嘴巴有破洞,因為之前有同學因表示嘴巴有破洞反而遭受老師更嚴重的指責」,我與導師其實互動很好,卻也清楚明白導師一板一眼的個性,他不是針對孩子,但這次確實誤解孩子。然讓我感到欣慰的是「孩子即便身體極度不舒服,仍順服的到後面罰站,並且試著以較快的速度吃下去」,雖然沒有完全聽老師用「吞」的,但至少也沒有再「惹毛老師」。因著這件事,我終於明白之前導師跟我說到,「孩子是個很受教的孩子」。

我想著,孩子在學校教育團體教育的體制下,為了統一、整齊「量化」的教育下,其實每一個孩子的身心發展「質性」的部份,其實都有可能被忽略一部份。而這忽略的一部份就是「孩子需學習順從教導」的機會。為了大家統一放學,吃飯慢就是不對,管你是不是嘴巴破洞?為了學校上學時間統一,管你家是住天邊還是海角、有塞車還是沒塞車?為了上課規矩,管你昨天有沒有補習太晚,上課睡覺就是不對……在學校的量化教育下,真的每一個孩子的需求,都有不被看見的時侯,且幾乎都有被誤解的時侯。如學校擔任「班長」、「學藝股長」最常被記「X」的理由是「晚進教室」,因為太多事要做了…連這樣都可能會被記「X」,因為老師交待,晚進教室「一律記X」。

有了這樣的體認,我期望「自己的孩子是順服管教」的,所以當之前孩子多次跟我抱怨老師如何的處罰、辱罵同學,同學如何的無辜時,我會很同理那些被處罰孩子的無辜,但也要孩子體認老師在全班大量教育下的難為。孩子,你順服老師的管教,不代表老師所管教的全是對的;但是順服老師,你才不會招惹後來更多的處罰。你單單就完完全全接受處罰,當你帶著難過的心甚至身體的痛回家後,媽媽會膚慰你的心難過、身體的痛直到痊癒!

這樣的服從管教,聽來似乎有些「懦弱」,但我明白「服從管教」是種態度的選擇,而不是「真理的明辨」,教學近二十年,我漸漸發現「服從管教」的孩子,心比較柔軟、人緣社交也相對的較好,情緒也穩定,不會成為老師的「眼中盯」。很少老師會因為「學習成績不好」而一直「盯孩子不放」,因為個人資質有所不同;但卻可能會因為「不服管教」就算成績好,也被視作「品德不良」的孩子成為「眼中盯」。踏入社會後,也會遇到被誤解的情形,總希望孩子能以穩定的情緒去化解每一個誤會、錯認!我想學校會是很好學習的場所!

孩子是「不願意服從管教」,還是「不能服從管教」?

在面對各種老師、父母口中「拒絕管教」的孩子,我發現,當老師、父母帶著憤怒指責孩子,多認定「孩子是故意唱反調,故意不服從管教,甚至是故意氣老師、氣父母;不願意服從管教」。但我則以「孩子是不能服從管教」的觀點,以「幫助孩子學習服從管教」的方式引導孩子、甚至試著與老師及父母溝通─孩子是需要幫助的,必須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服從。而不是一味的處罰孩子的不服從,其實處罰再多,只會讓孩子從本來小小的不服從,變成大大的違逆!或即便在威權處罰之下,變得服從又如何?下次遇到其它情形,若沒有威嚇處罰,孩子就不服管教。終究孩子仍沒有學會「如何服從」。

擱置「是非對錯」,單從「行動後果」處理

通常,我會先傾聽孩子不服從管教的原因,大部份孩子都認定「自己是被誤解」、「老師、父母是錯的」,所以根本不想服從教,甚至覺得服從管教就代表「自己做錯了」,要叫一個「自認被誤解的孩子反過來承認自己的錯誤」是件很難的事。何況,有時確實是被誤解。因此,若從「事情的是非對錯」常會形成另一波「大人說大人的,小孩說小孩的」衝突。所以我單就「孩子所採取的行動及後果」去討論,有的孩子不服管教會採「頂嘴」、「摔東西」、「破壞物品」、「故意打弟妹出氣」、「罵父母老師」、「故意再犯錯」等行動,我會鼓勵孩子,繼續思考這些行動的後果,通常是「遭受更慘的毐打、辱罵、限制娛樂、扣零用錢、罰站等各種負向對待」,還沒有一個孩子因違抗不服管教,而獲得「師長、父母的讚許」。奇妙的事發生了!印証「生命自會找到出口」,常常這樣溫言軟語的討論,孩子違抗行為就減少許多!因為,孩子明白「違抗服從」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!

多閱讀,讓孩子更明理

另外,服從管教除了是個性,另一部份是孩子是不是「明理」,因著「明理」,孩子才不會老是覺得「被誤解」而不服從管教。我自己在教育現場,發現喜歡閱讀課外書的孩子,功課未必比較理想,但卻是會比較明理。尤其,廣泛讀各種人文書籍的孩子,他可以從書本中,經歷一次又一次他人的生命歷程,而不必每一件事都得「靠自己犯錯」才能理解。孩子自然容易減少過犯又易於接受管教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羅丰苓 的頭像
    羅丰苓

    SAFE班級

    羅丰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